企業管理者及會計在決算企業所得稅時,當企業損益結果總與稅務機構的損益結果有不同時,總是會感到不舒暢。
產生此差異的原因是會計與稅務之收入及費用依據基礎存在差異。
製成此差異之差別區分成暫時性差異及永久性差異。以下共同盤點暫時性差異及永久性差異之內容。
1. 暫時性差異是指會計人員與稅務確認收入及費用時間點不同而產生之差異。例如:一筆收入按會計尚未足條件核算為收入,但按稅務已需申報並繳納稅款;一項資產按會計僅折舊四年,但根據稅務規定折舊最多六年。
2. 永久性差異是指會計人員與稅務確認收入及費用條件不同而產生之差異。例如:超出稅法規定列支限額;未齊全稅法規定之憑證支出等。
為解決上述差異,企業管理者及會計該如何處理?
對於企業管理者需掌握暫時性差異及永久性差異內容,配合各部門籌劃有關採購政策、銷售政策、收支政策之稅務計劃。目的是為了協調商業運作與稅法。
對於會計需詳細掌握暫時性及永久性差異內容以便按照稅法規定準確核算及申報,避免受到處罰。
會計需注意的是,當永久性差異發生時,會計是無法解決而必須接受,因它“永久性差異”名字已說明該特徵。當存在暫時性差異時,會計通過第 17 號 - 企業所得稅或俗稱為遞延所得稅之會計準則解決此差異。
簡而言之,當了解暫時性及永久性差異時,企業必須針對會計及稅務之間的差異制定行動計劃。
以下為會計及稅務之間一些基本差異之講解:
一、收入:根據會計記錄收入當該勞務完成,但是根據稅務記錄收入當發行發票或收取勞務費,結果導致產生可扣抵之暫時性差異。
二、折舊:會計根據預計資產使用時間記錄折舊,但稅務採用 45/2013 號通知書規定之折舊框架;結果可導致產生可扣抵之暫時性差異或於未來可產生應納稅之差異。
三、備抵應收呆帳:會計記錄取決於企業管理,但稅務記錄根據 48/2019 通知書之具體嚮導實施. 結果可導致產生可扣抵之暫時性差異或於未來可產生應納稅之差異。
四、違反行政罰款:會計根據實際發生費用記錄,但稅務剔除可扣抵費用導致課稅收入增加,結果讓會計及稅務發生永久性差異。
五、無發票、無合規憑證之費用:會計根據實際發生費用記錄,但稅務剔除可扣抵費用導致課稅收入增加,結果讓會計及稅務發生永久性差異。
詳細而適當之行動計劃將節省企業所得稅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