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審計過程中的一名成員,每個人都了解重要性水平。為了清楚了解重要性,大家可以參考越南審計準則之第200號以及第320號。
關於會計師的專門判斷,在計劃財務報表審計時確定重要性水平。
審計計劃中的重要性水平的標準
主要內容是回答“為什麼會計師會選擇此標准來做確定重要性水平得起點,而不是別的標准,以及比例是多少邊合適”的問題。
根據企業的類型、特點以及財務報表的結構,經常可以從一個或者多個標准中選擇確定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水平的合適標准,例如:
- 總收入
- 總稅前會計利潤
- 總費用
- 總資產
- 業主權益
- 總收入的標准,用於已有穩定收入而沒有穩定利潤的企業,收入是重要因素之一來評價活動效果。
- 稅前會計利潤的標準,用於有穩定利潤的企業。許多會計師選擇利潤做標准,因為這是大部分適用財務報表的觀眾最在意的。
- 總費用的標準,用於還沒有收入或者剛成立的企業,或者是公用事務部門活動的企業。
- 總資產的標準,用於可能被破產、有累計損失大於資本的企業、或者投資大資產於重工業的企業。使用財務報表的觀眾可能多在意於付款可能和債務的問題,使用總資產的標準是合理。
- 業主權益的標準,用於還沒有收入、利潤或者轉資本的新企業。
財務報表審計計算中的重要性水平的註意案例
確定重要性水平時,要注意以下的情況:
會計師選擇多標準來確定重要性水平的情況下,對於財務報表的整體重要性水平是根據上述標准確定的最低價值。
- 企業虧損的情況下,不適用稅前會計利潤的標准來計算重要性水平。
- 商業企業的情況下,毛利潤或者淨收入是常選擇的標準。
- 服務企業的情況下,淨利潤或者業主權益是常選擇的標準。
- 確定財務報表審計計算重要性水平的標准比例
確定整個財務報表重要性水平的各頂標准的比例架:
-
總稅前會計利潤 從 5% 到 10%
-
總收入 從 0,5% 到 3%
- 總費用 從 0,5% 到 3%
- 總資產 從 1% 到 2%
- 業主權益 從 1% 到 5%
確定比例架的比例根據會計師的評價,依靠於審查企業的特殊信息的經驗。某些情況下,如果會計師判斷重要性水平是合适,可以在沒根據導指框架將確定重要性水平的比例增或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