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期所说的三角形欺诈理论,我们都知道三角形欺诈是包括一个三角形的顶点,就是压力、机会和态度。一旦这三种因素汇聚在一起,将会发生欺诈。
在企业,欺诈通常有两种级别:
- 员工级别:通常包括盗窃、挪用资产、冲业绩、财务利益中非法获利。
- 管理级别:通常涉及到财务报表欺诈,以满足投资者提出的指标,一般是为了提高股价或信用贷款额度。或利用背后的皮包公司从经营交易中非法获利,造成企业损失。
因此我们想知道在实践中如何应用三角形欺诈?
想要防止欺诈,我们需“彻底销毁三角形欺诈的顶点”
首先,我们说一下“压力”,压力在生活和工作中无处不在,无法彻底消灭,只能想办法减少或尽量避免。减轻“压力”的一些措施如下:
- 更加科学的安排工作,提高业务水平。
- 应用技术,提高工作速度。
- 建立更友善的工作环境。
- 建立高效的工作团队技能。
第二,我们想办法彻底消灭“机会”,这种情况一般在企业没有排查活动或内部排查系统效率较低的情况下出现。那我们就有一些以下彻底消灭的措施:
- 加强内部排查系统:欺诈发现的重要来源是反馈、告发、信息互动如:邮箱、热线、集体文化互动。通过使用会计、审计、法律的知识或聘请专家、聘请顾问进行调查来识别欺诈行为。
- 定期检查内部排查系统,避免过时。
- 在处理欺诈行为方面有明确的政策:记过、赔偿、解除劳动合同、起诉。
第三、我们想办法彻底消灭“态度”。每个人的态度、性格、道德观念不同。有些人不允许自己欺诈,但也有些人允许并为其辩护。因此,必须在企业的对应方法中对这种态度进行引导:
- 提高欺诈意识。
- 颁布规定,宣传劳动规章纪律。
- 颁布企业文化道德行为准则。
总而言之,当三角形欺诈的三个因素汇聚在一起才发生欺诈。要防止欺诈必须防止这三个因素发生,如果运用妥当就可以将欺诈控制到最低。
然而,必须注意的是,在采取防止措施要考虑到企业实际情况,避免“衣不称身”。
一个内部排查系统不管大小,视企业需求而定。内部排查过大,会浪费、臃肿,甚至会妨碍企业经营的流动。反之,内部排查过小,就无法发现欺诈。